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承载着人类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带一路”建设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延伸。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
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引领下,一个个汇集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能源合作项目在沿线国家落地开花,成为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注脚。“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速扩容,致力于建设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和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
8年时间,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已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正在由“项目合作为主”向“务实合作和全球能源治理双轮驱动”加速转变,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深深的中国能源印记。
登高望远 能源合作风起东
共建‘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2021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提出为上合组织打造绿色能源合作增长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无论身在国内国外,无论是出访、会见、演讲,还是发表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几乎每次都会谈及“一带一路”。而能源合作也成为其中的高频词。一项项顶层设计、一个个关键节点,让“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目标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清晰。
这是对世界形势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的理念和实践逻辑——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强调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 从2013年金秋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始,“一带一路”倡议走进国际视野。2014年中蒙会见、2015年出访巴基斯坦、2016年孟加拉《曙光报》……习近平一次次阐释能源合作的中国主张和满满诚意。 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到“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能源合作的图景逐渐清晰。能源合作项目伴随互联互通理念走遍世界,成为释放“一带一路”各国发展潜力的“金钥匙”。 以能源为关键契合点,我们在“一带一路”找到天然的合作伙伴—— “阿拉伯世界区位条件优越、能源禀赋突出。中阿双方优势互补、利益交汇。”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揭示中阿两国的合作优势。而早在2014年,习近平就强调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提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的合作格局。
8年来,习近平亲自推动并见证“一带一路”重大能源合作项目重要进展。“一带一路”能源建设承载着各国对共同发展的追求,让合作之手紧紧相牵。 2014,上海,中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两国政府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 2015年4月,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中巴双方签下了包括720兆瓦卡洛特水电项目、50兆瓦的达乌德风电项目等在内的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 2019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两国元首再次共同见证。 今年5月,两国元首又一次见证,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中俄核能合作再添新的里程碑。 …… 绿色,是“一带一路”国家共同的发展底色,也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绿色理念成为习近平倡导的三大理念之一,提出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中方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在4月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向世界宣示坚持绿色理念的决心与行动。 从理念变为行动,从蓝图变为现实,“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彰显中国的责任担当和独特智慧,为沿线各国铺就了逐梦与圆梦之路。
走深走实 能源部署统筹推进
这是一张几内亚央行发行的该国最大面值两万几郎纸币,上面赫然印着“中国制造”的风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的凯乐塔水电站。 奔涌逐浪、追光逐日、驭风前行——今天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早已不再只是与驼铃和桅杆为伴。“一带一路”能源建设向着绿色低碳不断走深走实,为沿线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推动全球能源变革贡献力量。”6月28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上的致辞掷地有声。 “携手共进”,镌刻着中国能源担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时间记录下这样一个个标志性时刻—— 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让古丝绸之路在能源合作领域焕发新的活力,促进各国能源务实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2018年10月,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江苏苏州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强调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希望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能源领域合作,推动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2019年4月,包括中国在内的30个国家在京共同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成员国共同对外发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原则与务实行动》; 2020年12月,《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展示了2012年以来中国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政策取向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1年2月,章建华成功当选联合国能源高级别对话能源可及性领军人物,并于9月24日视频出席对话会,向逾百位联合国成员国代表介绍中国在能源可及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 8年回首,国家能源局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统筹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正在由“项目合作为主”向“务实合作和全球能源治理双轮驱动”加速转变。 从一串串数据,我们看到了政策沟通取得新成果——国家能源局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发布《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等多份指导性文件,能源国际合作战略方针、政策体系基本确立。先后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近百项,签署了100余份能源合作文件,与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能源合作规划。正式加入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行动,先后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成员国、能源宪章签约观察国和国际能源署联盟国等,能源国际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从一场场会议,我们看到了治理能力取得新提升——国家能源局积极宣介中国理念,从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到“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从G20能源部长会到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从金砖国家能源部长会到中国-石油输出国组织高级别对话等多场重要国际会议,世界看到了中国与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能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和承诺。中国-阿盟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中国-中东欧能源项目对话和合作中心、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等5个区域合作平台相继成立,持续在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